非遗保护专业 “传承非遗 连接现代”实践教学活动(七):指尖上的泥土艺术 ​

时间:2024-04-25来源:文学院浏览次数:14

4月23日下午,文学院举行“传承非遗,连接现代”实践教学活动,邀请泥塑技艺传承人常天平为2023级非遗保护专业师生进行教学。 

常天平老首先介绍了泥塑艺术的基础知识,强调了其作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性,以及自身四十年对泥塑艺术的热爱和保护非遗的决心。他分享了泥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个人创作心得。随后,常老师结合理论与实践,教授了泥塑的基本技巧,如选材、软化、捏塑和造型。学生们在一个多小时的创作中,制作出了各种富有创意的作品,包括动物、卡通人物、植物和抽象艺术品等,展现了他们的专注和创造力。 

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实践经验,也加深了他们对非遗传承重要性的认识。非遗的传承保护需要与时俱进,与现代社会相融合。文学院的实践教学旨在将非遗文化与时代特色结合起来,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焕发新的光彩,对非遗的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。


常天平,甘肃省积石山人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,副高级雕塑艺术师、河州工匠,2011年第二批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临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、秘书长,政协临夏市委员会委员,从事泥塑艺术创作30余载,作品《中华工匠》在2016年(广州)入围第十三届"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· 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"。曾参加全国各大展览中获5项国家级民间文艺奖,7项省级奖,13项州(市)级奖,2019年10月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特聘为客座教授。



撰稿:邵天杰  摄影:马玉

通讯员:陈晓毅  审核:郑建勤

审校:闫一丹  苏文龙

Baidu
sogou